文章来源:华人头条
10月16日,2025海丝华媒福建行代表团告别妈祖文化的精神高地,循着海上丝路的文明印记继续深入莆田。从精妙绝伦的木雕、幽远清雅的沉香,到泽被千年的木兰陂……华媒代表们沿着历史的脉络,深度触摸这座城市的文化记忆。
上午,华媒代表一行在仙游开启了一段与木相交、与香相融的寻艺之旅。
仙游古典家具制作技艺又称“仙作”,源于唐宋,盛于明清,兴于当代,享有“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之美誉。怀着对传统工艺的向往,华媒代表们踏入了第一站——三福工艺园,在晨光中开启一段与木头对话的匠心之旅。
步入三福博物馆,一件跨越1300年的香樟木雕琢的“千年之眼”静立眼前,时光仿佛被拉回千年之前,空气中弥漫着由岁月与手艺酿造的温厚木香。馆内陈列的精美家具作品与小巧玲珑的工艺摆件,更令华媒代表们赞叹不已,纷纷表示“太精巧了”“每一处细节都蕴含着深厚的匠心”。
自台阶而上,淡淡木香从生产车间散发出来。雕刻师们手拈刻刀,伏案雕琢。他们以刀为笔,将传统文化尽情挥洒在木材上,花鸟鱼虫、山川草木、忠孝礼义……赋予了珍稀木材鲜明的“中国元素”。
当木香的余韵还在指间缭绕,一缕幽远、清雅的香气将众人引向下一站——华媒代表们在中国仙游沉香博物馆,完成了一场从“木的史诗”到“香的年华”的诗意转换。
这一片片沉香看起来普普通通,甚至没有一丝香气,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沉香遇热才会生香,将沉香放入加热的炉子里后,立刻香气四溢
馆内光影静谧,华媒代表们沉浸于沉香的悠久历史与制作工艺之中。讲解员娓娓道来,从沉香的起源、类别、分布产区,到一棵树从种植到采收的完整历程,系统地揭示了这一缕幽香背后所蕴藏的自然奥秘与人文故事。
与之相呼应,历代香炉展示区陈列着形形色色的铜、瓷等材质的古炉。这些器物静默无声,却串联起中国香具工艺的美学脉络,将悠久深厚的香文化,具象地呈现在众人眼前。
在这里,华媒代表们体验香篆、香牌制作,深刻感受制作技艺。老挝资讯网中国区负责人周宇沉浸其中,感慨不虚此行:“老挝虽是原材料产地之一,但仙游独特的工匠精神更令人叹服,期待未来这里的匠心技艺能与老挝的优质原料碰撞出合作火花”。
视频:如何打香篆
午后,华媒代表们深入莆田市区,探寻非遗木雕的魅力。首先来到了莆田市首家民办木雕博物馆——春晖木雕艺术馆,由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郑春辉创办的,填补了莆田木雕文化领域的空白。



馆内作品在延续传统木雕精髓的同时,巧妙融入现代设计理念,传统与现代的碰撞让华媒代表们眼前一亮。其中,香樟木雕《清明上河图》尤为震撼,这件作品长12.286米,以精湛工艺再现汴京繁华,荣获“世界最长木雕”吉尼斯纪录。


随后在莆田市美术馆,百米木雕《京杭大运河》所带来的强烈视觉冲击,令华文媒体代表们屏息凝神,久久驻足。作品通过宏大的叙事视角,以细腻的刀工全景式地再现了运河两岸的漕运盛景与民生百态,诠释了大运河深厚的历史底蕴。

《京杭大运河》创作现场,匠人在巨大的木材前,手中刻刀起落间,木屑轻扬,朴素的木料上渐渐浮现出运河的千年风貌。
视频:《京杭大运河》创作现场
“很逼真,太震撼了!精湛的技艺让历史在木头上复活了。”面对栩栩如生的木雕作品,加拿大天时传媒副社长周天浩由衷感慨:“匠人们用刻刀画出贯通南北的中国故事,也刻下了连接东西的海丝魂。我们海外华媒正是要用这样动人的‘家乡语言’,去连接每一位海外游子心中共同的根与梦。”

从木雕的艺术殿堂走出,华媒代表们来到了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木兰陂。这座始建于北宋的水利工程,修建之路坎坷,历经二十载,三次营筑始成,兴化儿女以其无私和坚韧在盐碱地上建出奇迹,使莆田沿海的盐碱地变为鱼米之乡。

面对这座历经近千年风雨,至今仍发挥重要作用的伟大工程,华媒代表们站在陂坝上,耳畔是已被驯服的滔滔涛声,远处是富饶的平原,这超越时空的智慧,令所有人在此肃然起敬。

当夜幕降临,古街传统灯笼被一一点亮,悠扬的民乐声从深巷中传来,一场“宋韵闽风 烟火莆田”的夜宴就此拉开序幕。华媒代表们漫步于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领略莆田老城的建筑风貌与市井风情,感受古今交融的城市脉动。




这场与历史对话的旅程暂告段落,而华媒代表们满载着莆田深厚的文化记忆与时代脉动,将继续以笔为舟,让故事流向更远的海丝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