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索引

原创:圆力 罗大伦频道

“中医基础理论”的一系列文章,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大家更好地学习中医,让大家跳出“只求方,不学医”的怪圈。我们会用生动有趣的文字和妙趣横生的现象来为您揭开中医神秘的面纱,打开新世界的大门,同时也让您对中医“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望闻问切四诊在很多人眼里特别神秘,好像是大毅力、大气运之人,或者是悬壶济世大半辈子的老中医才能掌握的技巧。但实际上啊,这望闻问切根本没有那么神秘,医学生第二第三个学期就能学到,而且难度对大家来说也是相对容易的。另外,大家在生活中也是有意无意地使用其中一种诊断方法,我举两个例子,您就知道了。

比如今天您上班的时候,正巧在路上碰见同事了,您跟他打招呼:“早啊”,他瓮声瓮气地回:“早”。这时候您就知道了,按照这个天气、这个季节,他不是感冒就是鼻炎。再比如还是这个同事(这同事怎么这么倒霉呢?),您有一天下班跟他一起走,这天热了,口罩也不用随时戴了,聊天的时候那阵阵的口臭就在您鼻子前萦绕,这时候您就知道他脾胃多少是有点问题。

这不就是简单的分析,甚至可以称得上是肌肉记忆了吗?但我告诉您这就是闻诊,只不过是比较简单的运用而已。说到这,那想必很多人的好奇心就被我勾起来了,被作为四诊之一的闻诊到底是什么?“闻”的又是什么?学会闻诊对我们来说有何用处?这几个问题的答案,就在这篇文章中。

首先来说说闻诊到底是什么?

1、所谓闻诊,就是指中医医生通过听声音和嗅(闻)气味来诊察疾病的方法。《难经·六十一难》曰:“闻而知之谓之圣。”闻诊作为中医四诊之一,在中医诊断中有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自秦汉时期,《黄帝内经》中已有关于闻诊的相关记载。《说文解字》中提到:“闻,知闻也。从耳门声。”说明了“闻”的概念在早期只局限于听觉。《难经》将“闻而知之”解释为“闻其五音,以别其病”,也印证了这一点。《难经》中的部分段落虽记载了嗅气味可以诊病,但当时并未将嗅气味作为闻诊的内容。到了明代,《医学研悦》中明确提出“闻诊”一词,但仍局限于“声诊”。直至清朝中期,《重庆堂随笔》中才明确指出闻诊包括听和嗅二项,认为“故闻字虽从耳,而四诊之闻,不专主于听声也……凡入病室,五官皆宜并用”,并延续至今。

也就是说闻诊包括听声音还有嗅气味,那具体是什么原理呢?

2、听声音是指听辨患者所发出的异常声响,来判断病变寒热虚实等性质的诊病方法。至于为什么可以这样,这是因为声音是由气流通过体内空腔、管道、器官振动而发出的声响,各种声音的发出主要是气的活动,因此“气动则有声”,声异则脏器疾。所以,我们可以根据声音的变化,不仅能知道发音器官的病变,而且也可进一步推断脏腑和整体的变化。

那嗅气味是怎么回事儿呢?嗅气味的原因也很简单,人体脏腑气血得水谷之精气的充养才能进行正常的代谢,所以不会发生异常的气味。当人患病时,脏腑气血受邪气熏蒸、侵扰而代谢发生紊乱,秽浊排除不利,腐浊之气就会出现,从而产生各种异常的气味。

实际上,上面两段都体现了一个原理,那就是司外揣内,这是中医诊断学的原理之一。中医认为,“有诸内者,必形诸外”,可见内外相袭,表里相连,人体内在脏腑病变的征象会映照于外,而闻诊充分体现了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