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索引

侧头痛(偏头痛):行间、侠溪、率谷、曲鬓穴、颔厌穴、阿是穴

偏头痛,选的穴位都是胆经的穴位,头两侧的位置为胆经的循行经过部位,根据腧穴所在、主治所在、经络所通、主治所及的原理,我们用肝胆经的穴位来缓解偏头痛。

行间穴,在足背,第1、2脚趾之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侠溪穴,在足背的外侧,第4、5脚趾之间。行间穴和侠溪穴分别是肝经和胆经的荥穴,荥穴的特殊作用为“荥主身热”,可以清热,这两个穴位合用,清泻肝胆之火。

率谷穴,在头部,当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

曲鬓穴,在头部,当耳前鬓角发际后缘的垂线和耳尖水平线的交点处。

颔厌穴,在头部鬓发上,头维穴和曲鬓穴弧形连线的上四分之一和下四分之三的交点上。

头顶痛(巅顶痛):四神聪、太冲、内关

巅顶痛,俗话说脑袋尖疼,这块头疼呢我们认为是肝经的问题,肝经循行到达巅顶。百会和四神聪在头顶,根据“腧穴所在、主治所在”的原理,改善巅顶痛,太冲肝经的原穴,太冲可以调理肝脏虚实各种证型。内关和太冲合用为“开四关”,四关穴有运行全身气血,调理人体气机的本领。

四神聪,在头顶,百会穴前后左右各1寸,一共4个穴位。

太冲穴,在脚背上,大脚趾和二脚趾之间后方的凹陷中。

内关穴,在前臂手掌侧,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和桡侧腕屈肌腱之间。腕横纹上2寸的确定方法。腕横纹和肘横纹之间的距离是12寸,取中线,每份6寸。下6寸再平分成3分,这样2寸的位置就确定了。

头脑空痛:太溪、复溜、四神聪

脑袋空空的疼,这种疼法多数是因为太虚了,没办法滋养脑髓而导致的“不荣则痛”。脑为髓之海,肾主骨,生髓,脑髓肾精滋养,选用太溪复溜,滋补肾精,益精填髓。四神聪益智健脑,开窍止痛。

太溪穴,在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和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复溜穴,位于小腿内侧,足内踝尖和跟腱之间,太溪穴直上两寸处。

四神聪,在头顶,百会穴前后左右各1寸,一共4个穴位。

头部的阿是穴,也是很好的止痛穴位,它多数在病变附近,通过按压痛来取穴。按到疼的位置,就在这里多按一会,所以大家找不准穴位也没关系,痛的地方都是阿是穴!

头痛的方剂

风寒引起的头痛,后头痛,严重的后头痛连着脖子和后背一起痛,方剂可以用川芎茶调散。后头痛我们认为是阳明头痛,引经药用羌活、葛根、蔓荆子。引经药可以将方子中的药物,快速的引到头痛的部位,缓解头痛,我们一般用引经药配合相应的方剂,这样用起效更快。

巅顶痛,一般为寒邪直接侵犯厥阴肝经,方剂用吴茱萸汤加减,厥阴头痛的引经药为藁本,吴茱萸。

偏头疼,头的两侧疼痛,疼痛波及耳朵,外眼角一带,我们称为少阳头痛,一般是肝火上炎或者肝阳上亢引起的,胀痛,两侧比较严重,轻症可用丹栀逍遥散,重一些的用天麻钩藤饮。引经药为川芎,柴胡。

前头疼,前额疼痛、眉棱骨疼、颜面疼,我们称为阳明头痛,阳明经的引经药为白芷,葛根,方子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分析,可能是外热、寒凝、湿热、胃火,根据不同的原因选取不同的方子,加入引经药。

太阴头痛,头痛部位不固定。“太阴头痛必有痰,体重或腹痛”,痰湿、痰热、痰浊为主要原因,方剂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引经药为苍术。

少阴头痛,头痛部位不固定,全头多见,引经药为细辛。肾阴不足,头痛眩晕,腰膝酸软,用六味地黄丸。肾精亏虚,头脑空痛,用大补元煎。

以上是关于头痛的一点介绍,咱们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