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索引

给孩子零用钱的方法

我们要让孩子亲眼看到钱在增加,并且必须为实现某个目标而努力,所以金额必须刚好可以让他们买到想要的东西,但不要多到让他们不必为选择而烦恼。起初给得少一点没关系,如果家长觉得太少,也可以多给点或多给几次。应尽量避免减少零用钱,以免让孩子觉得像在受罚。

有了一笔钱,就需要一套系统来存钱。

作者会把零用钱分成三份,放在三个透明塑料罐子里,这三个罐子分别代表消费、捐献与储蓄。

第一个是消费的罐子,这个罐子里的钱主要用于偶尔的冲动性购物。例如外出时,孩子发现了喜欢的东西,会想到把罐子里的钱取出来花掉。我们对这笔钱没有太多规定,只把它当成某种疯狂的科学实验。

第二个是捐款的罐子。要让年龄小的孩子理解捐献,就要谈分享。

例如公园、动物园或当地的儿童博物馆,他们将来都有可能会捐钱给这些机构。

个人觉得这条建议在中国不太现实,家长可以找机会带着孩子一起做义工,买些物品捐出去。

最后一个是储蓄的罐子。当孩子看到尖叫着想买的各种东西,就会开始存钱,踏上一段迈向目标的旅程。

将孩子想要的东西拍成照片或画成一张图,剪成合适大小贴在罐子上让孩子看见,这么做对孩子也很有用。

一开始,在每个罐子中都固定放入等额的纸钞,可以让事情变得更简单。几年后,就可以让孩子自己决定如何分配。

不管家长为消费、捐献、储蓄设定了哪些规则,每周发零用钱都是一种承诺。

装钱的罐子最好是透明的,能让孩子看到里面的钱。

等到孩子十多岁之后,可以为孩子开设银行账户。

要注意不应该让孩子太早养成使用信用卡的习惯。

教孩子买东西的概念

在刚开始给孩子零用钱时,让孩子自己写出“需要”与“想要”的清单,看看孩子会写出什么,对理解这两个概念也很有帮助。

并让孩子认清“需要”与“想要”的界限。

做两件事:第一件事,设计一条“需要”与“想要”的水平线。在纸上画一条水平线给孩子看,水平线的一端是“需要”,另一端是“想要”。

比如孩子需要雨靴,有贵的有便宜的。便宜的是需要,贵是想要。

第二件事,我们必须再画一条垂直线,与水平线两端之间的某个地方相交。位于垂直线左侧的是“需要”的东西,右侧是“想要”的,这条线则是参考值,代表家长愿意为孩子花多少钱。

当孩子买孩子时判断标准就是这个东西的价格在这条线的哪边。

很想要某个东西,那么她就要用她自己消费罐或储蓄罐里的钱来买。

等他们进入中学,他们就能自己处理所有服饰的预算了。到时,设想一下未来几年他们可能需要的东西,再结合你画下的那条线,估算出总预算大概需要多少。然后,把这笔钱全部交给孩子,或是存到一张单独的借记卡中,并规定这张卡只能拿来买服饰。

考虑到孩子很有可能做出许多不当的决定,这么做的确有一定风险,但这会是一个意义深远的体验。

制定零用钱的使用规则

任何孩子想要的东西,而不是需要的东西,他们都必须用自己的零用钱来买。这么做的家长只会把生日或节日礼物作为例外,或者还包括度假旅行时买的纪念品,但是对其他开销就限制得非常严格。举例来说,如果家长决定带全家外出用餐,孩子想喝饮料而不是水,就要自己付钱。

虚拟家庭银行FamZoo的创办人比尔·德怀特(Bill Dwight)有个经过精心设计的做法,他和孩子已经实行多年,可以用来解决这个问题。

例如,孩子对某些新的电子游戏感兴趣,就必须写出一篇短论文,解释为什么要买。至于平板电脑,他也会和孩子坐下来,一起算出能满足孩子需要的基本款要花多少钱。如果孩子要买某个更贵的东西,他会同意预付一笔钱,但接下来几个月,孩子要用零用钱来偿还直到还清。

家长也必须列出禁止孩子购买的物品清单,这份清单会随着时间改变,因为孩子也许会有新的兴趣,或商家又开发出各种不恰当的消费方式来满足孩子。

如果家长已经为孩子购买了需要的东西,但他们后来搞丢或弄坏了,为了让孩子负起责任,家长也必须设下基本规则。有个做法是,要求孩子分摊维修或买新品的费用。

如何让孩子聪明消费

我们应该做到三件事:

设定某些消费的指导原则,让孩子参考;

示范几个聪明的消费技巧;

通过某些家庭仪式,让消费变得有趣,但买的必须是真正有价值与意义的物品。

有这些作为基础,无论孩子最后有多少钱,或经济环境发生什么变化,他们都能过上精彩的生活。

设定消费的指导原则:“我们必须在节制与物质主义中找到适合的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