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索引

原创:圆力/罗大伦频道
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J2NauN50wmB4Iwrz6VFoFA

“中医基础理论”的一系列文章,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大家更好地学习中医,让大家跳出“只求方,不学医”的怪圈。我们会用生动有趣的文字和妙趣横生的现象来为您揭开中医神秘的面纱,打开新世界的大门,同时也让您对中医“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眼瞅着立春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了,还没跟大家好好说说春天该怎么养生,这属实是我的过错。但这并非是我要藏着掖着什么东西,而是因为前一段时间天气还是有些冷的,太早讲春天的东西,怕大家忘了。不过呢,现在温度已经趋于稳定了,属于冷热交替的时候,看样子也该给大家说道说道了。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提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这段话不仅介绍了自然界春季的自然变化和气象特征,还介绍了人们在生活起居、精神情志等方面应采取的养生方法。您看着这是一大段话,实际上说的就是衣、食、住、行。


◎图片由包图网授权

一、调摄精神情志。保持愉悦、舒畅的情绪,避免郁闷、恼怒等不良情志,学会给予,即使有人犯了错,也应避免大怒等不良情绪,这样可以促进人们肝气的生发、调畅。

二、多运动。春天阳光明媚,风和日丽,鸟语花香,自然界一派生发之气,此时人们应多在户外活动,陶冶性情,使自己的精神情志与自然界生发之气协调一致。切忌独居、默坐,免生郁结之气,妨碍肝气的舒发。

三、立春后,昼长夜短,在起居方面提倡早睡早起。早起则有助于阳气生发,顺应自然界的生发之气。早起后可以参加室外活动等使形体舒缓,因为人体的气血如大自然一样需要舒展畅达。另外,早睡早起也有助于预防春困。

四、饮食。酸味入肝,春天本来易肝阳上亢,食酸性食物易导致肝气过于旺盛,而肝旺容易克制脾胃,所以立春饮食建议少食羊肉、螃蟹等酸性食物。可食用甘味食物补脾,如山药、莲子、春笋、菠菜。也可以适当食用辛味食物,辛可以发散,帮助阳气生发,如韭菜、葱等。

五、注意“春捂”。万物生发,也包括各种致病的细菌、病毒,所以春天容易出现传染性疾病。此外,从人体本身来看,由于冬季人们长期在室内度过,在春季对外界的适应能力会稍有下降,且初春气候多变,忽冷忽热,加之春季人的毛孔腠理初开,所以人体在春季尤其是初春易于感受外邪、引起疫病。所以就需要“春捂”

1、春捂

这就完了?大家先别激动,还有内容呢。其实,这几项养生原则大家可能都滚瓜烂熟了,谁要问起来,都能说个一二三出来。但如果真要细问大家一点,可能能答上来的人寥寥无几。

就比如刚刚说的“春捂”,这春天怎么捂?捂哪?捂多久合适?这几个问题是不是有点给您问住了?其实学知识就是如此,就要努力钻研,所以如果您对此稍有疑惑,不妨接着往下看。

春天其实是我觉得最怪的季节,大街上有的人就如临大敌一般,棉袄棉裤打底衫一件不落,但有的人就一件单薄的小外套就足矣了。

那这春天到底是应该使劲儿捂呢?还是应该放开了浪呢?

其实,这两者都太极端。

浪是不能太浪的,要不早晚要感冒;而捂也要有目的有选择的捂。因为春天是万物生发的季节,像是树的能量和营养液都要从根部通过枝干向末梢枝叶输送。人也一样,经过了一个冬天的养精蓄锐,冬季进补储存的营养物质,到了春天以后,也是从骨髓、从内脏开始往外表输送。

这时候,毛孔慢慢地张开,人的思维也开始从那种封闭的状态转向立志要奋斗、要外出、要出游,也就是现代人常说的间歇性踌躇满志。

但是,刚开春有这么个特点,气温变化无常。尽管是春天气温逐渐回升,风也不是那么冷、那么硬了,但还可能会出现倒春寒的现象。这种情况下,如果您过早地开放自己的体表腠理,刚刚萌发的生机就会被扼杀,人的身体就容易受到伤害,生理和心理都会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