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索引

这里提醒一下家长们,面对孩子流口水,我们要针对病因。

如果孩子只是生理性的流口水,那我们做好护理就行了。但如果是病理性的话,比如是因为睡姿不对而流口水,那就要纠正睡觉的姿势;要是因为牙齿畸形,那就要及时带孩子去口腔医院进行专业诊疗;要是因为口腔问题,那就要养成早晚刷牙的好习惯。

但这里需要额外注意的是,孩子病理性流口水除了上面的原因之外,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脾胃问题。流口水还和脾胃有关系?其实,这个口水啊,在中医里叫涎,是唾液中比较清稀的部分,这是由脾气布散脾精上溢于口而化生的。

如果脾精、脾气充足,则涎液的产出就会适量,上行于口而不溢于口外;但如果脾胃不和,或者脾气不摄的时候,则会导致涎液异常增多,乃至于从口中不自觉流出。

跟脾胃有关系的流口水通常分为两种情况,分别是脾胃积热和脾胃虚寒。

脾胃积热

这通常是积食引起的,孩子消化弱,吃得多容易出现积食,郁而化热致脾胃失调,口水就会流出不止。这个证型下的孩子一般有流涎稠粘,颐肤红赤、痛痒,口角赤烂,面赤唇红,啼声响亮,口渴引饮,大便秽臭或燥结,小便短黄,舌质红,苔厚腻,脉滑数,指纹色紫等症状。

脾胃虚寒

脾胃虚寒的孩子是因为脾胃长期受损才导致孩子口水不能收住,流出不止。这种孩子症状大体为涎液清稀,多如漏水,涎颐渍肤致溃烂作痒,面白唇淡,四肢发冷,啼声低弱,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脉沉迟,指纹色淡红。

调理方法的话,脾胃积热就清热消积食,脾胃虚寒就补脾健脾。

但考虑家长们有时候分辨不清,所以可以试试用制南星30克,生蒲黄12克。上两味药共研成细末,加适量的米醋调成饼状,敷于双足脚底的涌泉穴,12小时换一次,一般5~7次;或者也可以用益智仁、乌药各100克,石榴皮50克,酒煮山药150克,捣烂为丸,这些量分为四份,每日用4次,用淡盐水冲服。

食疗的话,可以试试这个简单的白术糖。

组成:生白术30~60克 绵白糖50~100克

做法:先将生白术晒干后,研为细粉,过筛。再把白术粉同绵白糖和匀,加水适量,调拌成糊状,放入碗内,隔水蒸或置饭锅上蒸熟即可。

每日服10~15克,分作2~3次,温热时嚼服;或者将白术磨成粉,混合糖,冲水喝也是可以的,每日5g就可以。白术可以健脾阳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白糖能润肺生津。二药合用,能够健脾摄涎,非常适用于小儿流口水。

给孩子煮个益智粥也是不错的选择。

材料:益智仁30~50克,白茯苓30~50克,大米30~50克。

做法:先把益智仁同白茯苓烘干后,一并放入碾槽内研为细末;将大米淘净后煮成稀薄粥,待粥将熟时每次调入药粉3~5克,稍煮即可;也可用米汤调药粉3~5克稍煮。

每日早晚2次,每次趁热服食,连用5~7天。此粥可以益脾暖肾,固气。适用于小儿遗尿,用于小儿流涎。

最后我还想说一点,有的时候家长发现孩子流口水了就随便用毛巾一擦,这样是不太好的,您会发现这样擦来擦去,孩子的小嘴就会变得通红,而且孩子脸蛋总是受到摩擦和刺激,就容易长出口水疹。

正确的方法应该是用干净的湿毛巾或者口水巾轻轻的粘掉口水,注意千万不要大力的擦拭,否则很容易损伤稚嫩的皮肤。然后,再给宝宝的脸和脖子涂上护肤霜。

如果宝宝嘴巴周围已经出现了口水疹,除了及时粘掉口水以外,还可以这样做:一天两次温水冲洗红疹部位,然后轻轻擦拭干;用橄榄油、绵羊油、凡士林等天然润肤乳涂到脸上口水接触到的地方和红疹处;给宝宝围上纯棉的三角巾,目的是为了能及时吸收口水;最后,得了口水疹会有点痒,宝宝的指甲要及时剪干净,防止他们自己抓破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