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索引


◎八岁手绘

所以,此时不妨多吃一点山药、茯苓、白扁豆、薏米等,以健脾祛湿;每晚拍拍大包穴,大包穴位于腋窝下6寸(乳头平行处),为脾之大络。“总统阴阳诸络,由脾经灌溉五脏”,故以大包名之。时常刺激大包穴,可调通脾经的气血,有促进消化之功,然后再服用一段时间补中益气丸,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这或许就是摆脱秋乏的办法。

如何情绪“进补”

自古以来,描写秋季的诗词就充满两极分化的趋势,一边是“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处处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另一边却是“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渐老多忧百事忙,天寒日短更心伤。”而这些不同的诗句背后,反映地都是诗人们不同的情绪调节能力。

“秋”之五化为收,五志为悲,能克木气,秋天里确实容易产生悲伤、消极等不良情绪,尤其是深秋草叶枯落,花木凋零,敏感之人就触景生情,加重忧伤,陷入一种情绪“黑洞”,出现莫名地低落感。

如果出现了这样的状态,要怎么办呢?我的办法是“去睡觉”,给我们敏感的心放个假,毕竟,心不悲,秋则不凉,睡醒之后,不妨再来一杯暖暖的佛手瓜、玫瑰茶、百合粥养养心神,然后,趁着中午的时候多多出门晒太阳,因为秋天是“阳消阴长”的转折期,我们也需要自然的力量帮我们驱赶阴霾。

秋补“宜平宜润”,适当“增酸”

之所以没有在立秋之时,就跟大家来分享秋季的进补思路,是因为秋补宜缓、宜平,要给脾胃留白,要循序渐进,不能过于急躁,选在秋社、重阳之时,我觉得时间上刚刚好。

不冷不热,气候宜人,食欲渐复,空气又日渐干燥,对于鼻腔、皮肤等肺脏的形体官窍影响也在逐渐增强,此时在饮食上辅以养阴滋润之物来弥补燥邪对于身体的影响就很好,食物的选择上当突出一个润字,比如山药、龙眼肉、芝麻、百合、梨(熬煮为宜)、木耳、蜂蜜、萝卜、扁豆、甘蔗、莲藕、菱角、瑶柱、燕窝、海参等物;

不仅如此,秋季肺气盛而肝气虚,在五行上“金能克木”,因此,为防止肺气过盛而肝气过虚,还要从饮食上适当“减辛增酸”,以助肝气,比如应季的葡萄,柚子,可作饮品的乌梅、山楂、陈皮等。

秋季的进补除了食疗之外,当然更离不开膏方。中医传统剂型有丸、散、膏、丹、汤、酒、露、锭八种,除去治病为主的丸、散、丹、汤,防病治病的露剂和锭剂,更适合用于日常保养身体的就数“膏方”和“药酒”了。而膏方功于“滋补”多偏“润泽”,所以,也是秋季进补的不二选择。其实,罗博士经常推荐的龙枣玉灵膏就很适合选择,《摄生总要》的“龟鹿二仙膏”,龚廷贤《寿世保元》的“茯苓膏”以及张景岳《景岳全书》的“两仪膏”也很不错,大家可以自行选择。

所以,养护健康从来都不是刻板的“一种答案”,继承创新,先学而后用,才是我们对待传统文化应该有的态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