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文章来源:香薷/罗大伦频道
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z6ZOr8BjmisjrXC_BWiIXw

您会常服丹参片吗?

会选用三七制剂改善身体不适症状吗?

如果回答是肯定的,那我相信您对于“瘀血”能够对机体造成不良影响是有一定认识的。那不妨再花上几分钟,了解一下今日份的经典名方,或许它可以带您更深入地了解一下“瘀血体质”的特征,也可以在您的活血化瘀名单中再加上一位治疗“瘀血作痛的得力干将”。

一个“关节疼痛”的故事

老话儿说的好:“通则不痛,痛则不通”,这可真是话糙,理不糙。

这不也就在一个多月前吧,我老公家远房表哥打电话来,说南方一连下了一个多星期的雨,肩膀、手指头都疼的厉害,又不想耽误工作,让给开个方子寄过去,能止痛就行。

若说在医院遇到这样的病人,我是一定得好好开导一番,决不能这样囫囵过去,止了痛就当治了病。可是这位表哥沾亲带故,也实在没有办法多说了,只得仔细询问了症状,然后开药了。

他说:“这关节处疼了好多年了,也没去检查过,本来就是干体力活的,哪能没个小病小疼的。平时都还好,但就是到了连绵阴雨天,疼痛就会越发重,前些年朋友从外边带的膏药贴贴能管些用,今天不行了,疼得厉害,先给我开些能止痛的药吧,得空了就去医院瞧瞧……”

听他这样说,我也只得先开药了。中年男性,体力劳动者,形体偏瘦,关节疼痛四年余,痛处固定,唇色偏暗,舌暗红,遇寒湿天气时疼痛加剧。饮食、二便、睡眠正常。

您觉得这样的病症特点应该如何选方治疗呢?我来说说我的分析,您看看有没有道理:体力劳动,疼痛多年,痛处固定,这是瘀血内蕴的典型提示;中年男性,饮食、二便、睡眠均可,这也说明平素体质相对不错,非不耐攻伐的虚弱之人;遇寒湿气候,疼痛加剧,所以选方用药时一定要在活血化瘀的基础上充分考虑祛风散寒除湿药物的配伍。

这样答案也就呼之欲出了,所选之方正是王清任治疗“瘀血内蕴兼见风寒湿痹”的身痛逐瘀汤。

我依照原方给开了半个月的药,告诉他先喝一个星期,如果疼痛改善可以继续把余下的药喝完,如果未见好转,我再给他想办法。

然后过了好久都没有消息,我一度以为是病症未见好转,已经自己去医院治疗了。没想到就在五一节前,我收到了一箱老家寄来的土鸡蛋和寥寥数语:“好了,真的不疼了,而且最近睡的也特别踏实。听说孩子爱吃鸡蛋,这是自家养的鸡下的蛋,好吃……”

我知道他是真的不疼了,因为这份质朴的感激是无法用言语润色的。

今天把这个故事分享出来也是希望同样为生活努力的“你”也可以多一种改善病痛的方法。下面我们就来聊聊这首治疗“瘀血内蕴,风寒湿痹”的经典名方——身痛逐瘀汤。

身痛逐瘀汤

此方出自清代名医王清任,一位极富争议的中医实践家。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他不走寻常路。中国古人受传统思想影响,认为“死者为大,入土为安”,对于死亡充满敬畏,非必要原因,一定不会去解剖尸体。所以,中医学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有“解剖学”的萌芽,直到这位清朝医家王清任的出现,他受祖上行医影响,从幼年起就阅读了大量医书,发现古人绘制的脏腑图谱,有许多自相矛盾的地方,他困惑又迷茫。

为了探求真相,他多次到疫病暴死者的乱葬岗、为了佐证自己的观点他一遍遍地奔赴死刑场观察……

是啊,这样的行为怎能没有争议呢。但是医学的创新与发展也正是需要这样“敢为天下先”的革命精神。我想,他应该也是这样想的吧,因为他说:“非欲后人知我,亦不避后人罪我”“唯愿医林中人,临症有所遵循,不致南辕北辙”。

这就是在“活血化瘀”治疗方面有着独特见解的实践派医家王清任,也是今日这首身痛逐瘀汤的创造者。

此方以善治“周身疼痛”而闻名,也是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百首古代经典名方》之一,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从实践中总结出的活血办法”。


身痛逐瘀汤组成:

秦艽3克、川芎6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甘草6克、羌活3克、没药6克、当归9克、五灵脂6克、香附3克、牛膝9克、地龙6克。

王清任说:“凡肩痛、臂痛、腰疼、腿疼,或周身疼痛,总名曰痹证……总逐风寒、去湿热,已凝之血。更不能活。如水遇风寒,凝结成冰,冰成风寒已散。明此义,治痹症何难?古方颇多,如古方治之不效,用身痛逐瘀汤。”

这是多么贴切的比喻啊。久处风寒湿地的人们定是知道寒湿之邪对于机体的影响,所以总是想着散风寒、祛风湿,但往往忽视了“水遇风寒会结冰”,这结了的冰在体内就是瘀血啊,瘀血不除,疼痛怎么能好呢?王清任正是发现了这个问题,继而创立了这首十二味药的身痛逐瘀汤,那这些药物又是如何协同作战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1、止痛

一个治疗疼痛的方子,首先要做的就是“止痛”,只有让患者觉得疼痛减轻了,他才会有继续治疗的信心。方中选择了没药、五灵脂这两味止痛界的扛把子,充当此方的先锋军,目的就在于先止痛,而且这两味药在止痛之余又兼具活血之力,也是治疗血证常配伍之剂。正如《本草纲目》对于五灵脂的记载:“男女一切心腹、胁肋、少腹诸痛,疝痛,血痢,肠风腹痛,身体血痹刺痛”。

2、逐瘀

止痛仅是治标,瘀血内蕴才是本质的核心问题。王清任又配伍了什么样的组成来攻克体内的“瘀血”呢?

疏通管道需要热水,想要活血化瘀也最好以温通为主,方中配伍了三个层次的化瘀之剂,先以辛温的桃仁、红花入心肝血分以调经活血,再佐以当归补血活血,川芎行气活血,四药相合暗含了“桃红四物汤”之意。

而活血药多为“穿凿之力强,而通行之力差”,所以在化瘀之中又配以味辛性平,善于周行全身的香附,以增强全方行气祛瘀之力。

然后第三层级就是牛膝,您可别小瞧这味药,它是治疗“肝肾亏虚、筋骨疼痛”核心武器。记得我在干诊给老专家抄方的时候就遇到过一件有关“牛膝治腰痛”的趣事。

当时一个退伍老红军问我说:“小大夫麻烦您个事儿吗,我这有一张治疗腰痛的方子,少一味药,您看看我在哪能买到牛波棱盖儿(牛膝盖)啊,我都跑了好多个屠宰场了。”

我当时真的是呆住了,因为根本不知道牛的膝盖还能入药啊,更别提说要到哪里去买了。还好坐在对面的老专家给我解围,说:“给老人家开一袋牛膝。”

这时我才明白原来老人家说的牛膝盖原来指的是牛膝啊。为了避免大家误会,这里我一定要多说一句,牛膝是一味植物药,大家可不能通过中药的名字来推测它的来源啊。

3、祛风除湿

由于风寒湿引起的疼痛,当然需要配伍祛风散寒除湿之剂,方中辅以羌活、秦艽以祛风除湿,地龙祛风通络以止痹痛,甘草调和诸药。

这样诸药相合,也就成为了活血行气、祛风除湿、通痹止痛的身痛逐瘀汤,这样一个以“治痛”而闻名的方子,它究竟可以治疗什么样的“痛”呢?

瘀血兼风寒湿邪

身痛逐瘀汤能够入选《百首古代经典名方》,足以证明此方在当代应用之广。那它究竟能治疗哪些疼痛,又应该如何选择呢?这是需要我们仔细探究的。

我觉得需要具备三点因素:其一,体质相对壮实,非血虚、妊娠之人;其二风寒湿邪为诱发疼痛的原因,且疼痛部位多固定出现;其三,瘀血体质为本。

而这其中前面两点大家都能理解,想必难点就在于要: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属于“瘀血体质”呢?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几点。

● 形体:以形体偏瘦者居多。

● 性格:容易烦躁,常伴有健忘。

● 特定人群:久居高原地区,常年体力劳动,产后、年老、有明确的外伤或疾病宿根之人均为瘀血体质的目标群体。

● 症状:面色发暗,皮肤上或有色素沉着,稍有磕碰身上容易出现瘀斑瘀点,唇色深,舌质暗伴有片状瘀斑或瘀点,舌下静脉紫暗,或眼眶周围暗黑,易脱发,肌肤干燥,女性多伴有痛经或经血中夹有瘀块,颜色紫黯。

叶天士说“初病在经,久病入络”,疾病缠绵就会影响人之血脉,气血推行不利则成瘀,瘀则不通,“不通则痛”,这就是身痛逐瘀汤治疗的核心人群。所以,现在此方在治疗疼痛方面应用极其广泛,是治疗因瘀血兼风寒湿邪阻滞经络的常用方剂。当症见四肢关节或周身疼痛,且痛有定处,或昼轻夜重为特点的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骨质疏松、颈椎病、末梢神经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头痛、产后身痛、痛经病证均可辨证选择此方,进行治疗。

今日份的身痛逐瘀汤到这里也就快要结束了。

希望它可以为正在奋斗的人们带去一缕慰藉,抚平一丝疼痛,

也希望它可以为喜欢中医的你,送去一点点启发,

最后更希望所有看到这里的朋友都能有一颗“大胆创新,小心求证”的心,以此“化瘀生新”冲破生活中的重重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