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文章来源: 亦茹/罗大伦频道
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WjzgCAjdF48JX8uw_YAeaA

今天我们要讲到的香薷,中医认为香薷辛温发散,外可发汗解表,内可入脾胃化湿和中,尤宜于夏季风寒表证。有“夏月麻黄”之称。

我国关于香薷使用的记载有很多。

《本草纲目》载:“香薷乃夏月解表之药,如冬月之用麻黄,气虚者尤不可多服。”

《本草备要》载:“宣通,利湿,清暑。”

《李皋药性赋》载:“其用有六:治伤暑,有神。”

《本草约言》载:“助肺家清化之气,故能治暑。”

正如这些书上所载,在调理夏季阴暑之症及风寒表证方面,香薷有着其独特的本领。
阴暑之症的一些表现

少汗,皮肤发冷、自觉身体酸重,头上像裹了个湿布一样,没有力气、头晕脑胀,胃口不佳、舌苔发白,厚腻,舌质淡、腹痛腹泻,上吐下泻,关节酸痛等。

风寒束表证的一些表现

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酸疼,鼻塞声重,或鼻痒喷嚏,时流清涕,咽痒,咳嗽,咳痰稀薄色白,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苔薄白而润,脉浮或浮紧。

现代医学又是如何看待香薷的这种能力的呢?

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鼻塞

所谓鼻塞,通俗来说,就是感觉到鼻子不通气。

相信大家应该都在感冒时发生过鼻塞,那种感觉可真是太磨人了。

不知您是否细细体会过,感冒时的鼻塞是有特点的。

比如,如果您是站着或者坐着,会感到,两个鼻孔中,有一个鼻孔是不通畅的,只能用另一个呼吸。过一段时间之后呢,之前被堵住的反而通气了,之前通畅的却被塞住了。

如果您是躺着,这种感觉可能会更明显。

因为如果是左侧卧位,左边的鼻孔就会被塞住;换成右侧卧位,右边的鼻孔则会被塞住。

往往是一晚上翻来覆去,就为了找个能顺畅呼吸的睡眠姿势。

有没有觉得很神奇?

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其实一点也不神奇。

解释这一现象,就要从我们鼻子的构造和本领讲起了。

你别看我们有两个鼻孔,在同一时间点,它们的工作量可并不是一致的,往往是在轮流“干重活”,一个值大班,一个值小班。

也就是说,我们呼吸的时候,一个鼻孔是“开放”的,另一个鼻孔会稍稍“闭合”一些,等过一段时间,两个鼻孔再进行一个轮班,把岗位交换一下。

这个现象也被称为鼻周期。

有人可能会觉得,这么麻烦干什么?两侧一起干活不好吗?这么换来换去不是多此一举吗?

还真不是多此一举,这是为了保护我们。

我们的鼻腔是有一定的阻力的,这个阻力的存在能够减缓鼻腔内的空气流速,使鼻腔内的空气加湿、加温,过滤掉有害物质,相当于一个天然的“空气加湿、净化、除菌器”。

当鼻甲黏膜下的海绵体血管组织充血时会膨胀,会让鼻阻力增大,反之则会收缩,鼻阻力变小。就这样一侧膨胀、一侧收缩,就像两道门一样,一边门户打开,一边的门将要闭合,控制着鼻孔的呼吸交替。

我们感冒的时候,会影响到鼻腔黏膜,导致鼻腔黏膜中的组织发炎,里面的组织更容易肿胀,让两侧鼻阻力都变大。

也正是因为如此,原本在“值小班”的那侧鼻孔空气流通会更少,表现在我们身体上,就会感觉到“不通气”。

都说“解铃还须系铃人”,既然是发炎引起的肿胀,想要缓解,当然要把炎症控制住才行。

研究发现,香薷提取物具有较好抗炎能力,其机制具有多靶点-多途径特点,如与花生四烯酸代谢途径、TLR及其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脂质过氧化的减少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增加有关。香薷提取物能抑制脂多糖诱导的细胞表面分子的表达和促炎细胞因子的产生。

香薷的抗炎机制还与某些炎症小体相关。学者们从炎症小体通路角度出发发现,香薷提取物能够降低组织中的特定蛋白表达及一氧化氮水平,抑制炎症小体的激活,表明香薷具有较好的抗炎本领。

炎症控制住了,空气流通恢复了,我们自然就会更舒服一些。


头痛

如您所见,阴暑之症还有一个“配件儿”:头痛。

我们今天的主角香薷,在镇痛方面,也是有着一定的能力的。

学者们通过实验发现,香薷会帮助提高模型的痛阈值,具有较好的镇痛本领。这种镇痛能力可能与外周和中枢均有一定的关系。

肢节酸疼

刚刚我们讲到了香薷的镇痛本领,此处就不再多做赘述。

除了镇痛外,研究人员还发现了香薷提取物具有一定的肌肉松弛和抗痉挛的本领,这与传统医学中用其来进行外感表证的调理也是相吻合的。

研究显示,香薷提取物可通过调节钙离子通道抑制磷酸二酯酶,发挥解痉和肌肉松弛的本领,离体动物实验证明,其抗痉挛活性与某些化学药物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还有学者通过研究发现,香薷发挥这种本领的机制可能与非竞争性抑制乙酰胆碱有关。

体温调节&血液流变

感冒经常会伴随着体温和汗液代谢的变化,在这些问题的调节上,香薷也有一定的本领。

研究显示,香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神经中枢系统进行调节,与某些化学药物联合应用时能够增强其解热能力。

除此之外,学者们还发现,香薷提取物能改变汗腺腺泡上皮细胞的空泡发生率、数密度和面密度,调节全血比黏度和红细胞的聚集性,这些都提示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调节汗液代谢和改善血液流变学的能力。

当用香薷来调理夏月乘凉饮冷,外感风寒又兼湿困脾胃,症见恶寒发热,头痛身重,无汗,脘胀纳差,苔腻,或恶心呕吐,腹泻等情况的时候,多与化湿、行气之品配伍。

需要注意的是,当香薷用于发表,量不宜过大,且不宜久煎。

调理暑湿

中医认为香薷辛散温通,既可发汗散肌表水湿,又可宣肺气而通调水道,对于调理暑湿十分友好。

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看,香薷是如何做到的呢?

学者们认为,香薷芳香化湿的主要能力与其健脾本领密不可分,并推断香薷中的芳香性化学成分,通过调节水液代谢,化湿和中,而达到对脾胃湿困证的调理之功。

研究人员通过建立湿困脾胃证大鼠模型,使用香薷挥发油后,痰湿困脾大鼠的大肠AQP2含有量明显上升,且大鼠的钠-钾-ATP酶和淀粉酶的活性得到了增强。这提示通过调控肠道水通道蛋白的含有量,和改善钠-钾-ATP酶和淀粉酶的活性可能是香薷调理湿困脾胃的重要机制。

现代医学认为测定机体免疫能力是反映“脾”情况的重要客观指标,研究发现,香薷挥发油能使模型组大鼠胸腺和脾脏的脏器系数增加,使IL-6含有量和IgG的含有量恢复正常。此研究结果与香薷挥发油具有化湿健脾之功相符。

另外,还有研究显示香薷能够对肾血管产生刺激效应而引起肾小管充血、滤过压增高,从而发挥利尿本领。

需要注意的是,当香薷用于利水消肿,量宜稍大,且须浓煎。

香薷的食用

香薷饮

取香薷6~9克,白扁豆(炒黄)6克,姜制厚朴6克。水煎服。

此饮可解表散寒,化湿和中,适用于外感于寒、内伤于湿所致的恶寒发热、头重头痛、无汗胸闷,或四肢倦怠、腹痛吐泻等,是调理暑月感冒,腹痛下痢的不错选择。

香薷薄荷茶

取香薷、薄荷、淡竹叶各3克,车前草6克,水煎代茶饮。

此饮可清热除烦、利尿清心,适用于心烦尿赤、口干口苦。

香薷粥

取香薷6~9克、粳米50~100克、白糖适量。

将香薷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水煎取汁,加粳米煮粥,待熟时调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

此粥可发汗解表、祛暑化湿、利水消肿。适用于夏季外感于寒,内伤暑湿所致的暑湿表症、水肿、小便不利等。

需要注意的是,香薷辛温发汗之力较强,表虚有汗及暑热证当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