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文章来源:亦茹/罗大伦频道
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GGxXo1eZdrLgUGgoAHow4w

“中药新视角”系列文章并非纯中医理论知识,而是从现代科学和营养学角度对食疗养生及药食同源食材进行解读,以期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启迪智慧,为理解古人的智慧提供新视角、新思路。

您有没有想过,疗愈某种身体不适的过程,其实亦是与自然和解的过程。

当茂密的丛林一步步被钢筋水泥吞没,当灯红酒绿掩盖萤火虫的点点微光,当野生动物只能退守到自然保护区,当果蔬禽畜只能在方寸天地间靠着各种化学肥料飞速生长,我们人类与自然的联系仿佛越来越薄弱。

在这种微妙的“你进我退”的关系里,一种痕迹似乎总要依靠抹杀另外一种,来宣告其绝对的优越感。

偏偏是这种不切实际的“优越感”,让我们逐渐丧失了对自然的敬畏之心,让我们忽视了人体与自然之间的种种关联,进而疾病丛生。

《周易参同契发挥》中有这样一段话:“夫天位乎上,地位乎下,二气则运行乎其中,一升一降,往来不穷,犹橐龠(tuó yuè)也。人受冲和之气,生于天地间,与天地初无二体,若能悟天地之妙,此心冲虚湛寂,自然一气周流于上下,开则气出,阖则气入,气出则如地气之上升,气入则如天气之下降,自可与天地同其长久。”

人,生于天地间,一切生命活动与大自然都是息息相关的。

有人可能觉得,这种观点是哲学,不是医学,更不符合科学。

今天,亦茹就带着大家来“以小见大”,从白扁豆和暑湿以及人体内部变化之间的关系,来探索一下,中华传统医学、哲学文化的科学性。

炒白扁豆

白扁豆是豆科植物扁豆的干燥成熟种子,扁豆的种子有白色、黑色等多个品种,入药主要用白扁豆。黑色的扁豆古称“鹊豆”,不供药用。

白扁豆在中医上经常被用来补脾和中以及调理暑湿吐泻,在临床上主要用于脾胃气虚证以及夏月暑湿吐泻转筋。

补脾是中医观点、暑湿是中医名词,它们和“人的健康与自然的关系”一样,都是很多人认为“不科学”的存在。

今天,亦茹就带着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它们的科学性。

一、白扁豆&暑湿

在中医看来,夏天用白扁豆来消暑、除湿热是很不错的选择。

《本草纲目》曾记载白扁豆:“止泄泻,消暑,暖脾胃。”

《中国药典》认为白扁豆可:“健脾化湿,和中消暑。”

那么,面对暑湿,为什么白扁豆会有这样的本领呢?

那我们就要先从暑湿的科学性来讲起了。

是的,您没有看错,暑湿不仅仅是中医名词,它有着自己的科学性,并且能很好地反映出身体与大自然之间相关联的科学性。

1、暑湿的科学性

我们都知道,每年“长夏”的时候,是湿气当令,空气相对湿度是很大的。

可能很多人只是听说过“空气湿度”这个词语,并不了解它的具体意思,亦茹在这里为大家解释一下。

2、空气湿度

所谓的空气相对湿度,是指空气的潮湿程度,表示当时空气中水汽含量距离饱和的程度,其大小用相对湿度百分比来表示。

举个例子来说,当大自然的空气中没有一丝丝水汽的时候,相对湿度就是0;

当空气中的水汽已经达到完全饱和状态的时候,水分停止蒸发,这时的相对湿度是100%。

有研究显示,大自然界的空气温度越高,所能储藏的水分就越多,在32℃时空气所能贮藏的水分几乎是21℃时的2倍。

说到这里您有没有体会到一些什么?

没错,科学数据与我们的中医理论是一致的,而我们的中医早在很久以前就已经提出了“暑必兼湿”这样一种说法。

多项研究数据表明,当我们周围的相对湿度是50%~60%的时候,我们的体感是比较舒适的,也不容易引发各种疾病。

而当周围温度升高的时候,首先我们要通过出汗来散热,其次温度高的时候,空气的相对湿度也会高,汗水蒸发的速度会很慢,也就是说会影响身体进行排汗,反应到身体内部,就会让我们产生不舒服的感觉。

这也是为什么中医上讲“暑必兼湿”,为什么高温伴着高湿的状态下我们很容易发生中暑现象。

暑湿机体内环境变化及白扁豆对机体的调整

在面对一种疾病或者症状的时候,人们往往都会侧重于解决症状而忽视了对本质的研究。

暑湿也是一样的。

很多人都侧重于研究暑湿带来的一系列症状,然后从症状去分析身体内部可能发生了什么。

但是有一个很重要的小细节,经常被忽略。

那就是,从病机来看,其实暑湿证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中枢下丘脑-周围自主神经系统调节功能障碍的影响。

也就是说,高温高湿度环境,或许并不一定会导致“暑湿”,但是高温高湿度环境之所以导致了“暑湿”,就有机体内在功能失调的原因在。

3、下面我们来看看白扁豆在体内做了些什么。

大家想象一下,如果将自己泡在水里,我们会感觉到什么?

没错,会感觉到缺氧。

放到微观世界,我们的细胞也是需要“氧气”的。

当湿度过大的时候,细胞就会“感觉到缺氧”,而这些“感觉到缺氧”的细胞当然包括我们的神经细胞。

细胞一缺氧,伤的伤、残的残,自然是很难再为我们的身体好好工作了,于是我们的身体表现出来的就是“失调”。

有学者研究了白扁豆对神经细胞缺氧性凋亡坏死的保护作用,研究结果显示,白扁豆多糖可通过减少Bax,Caspase-3的表达,相对提高Bel-2的表达及Bel-2/Bax比例,从而阻断由缺氧诱导的神经细胞凋亡和保护神经细胞。

学者们还对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缺氧性坏死及凋亡进行了相关研究,发现白扁豆多糖具有促进神经细胞生长,阻断由缺氧引起的神经细胞生长抑制,以及抵抗神经细胞缺氧性凋亡能力。

身体“失调”的根源改善了,相关症状自然也会随之有所缓解。

化湿,用于暑湿吐泻

中医上讲,白扁豆有健脾化湿和中之效,用于调理暑湿吐泻,可单用煎汤内服,亦可与香薷、厚朴等同用。

我们从微观来看一下白扁豆有可能是通过哪些“途径”而达到这样的目的的。

其实,造成暑湿吐泻的原因,除了上述讲到的神经调节失常以外,还有可能是细菌滋生。

对于神经调节失常引发的暑湿,白扁豆是如何调整的上面我们已经讲过,这里就不再重复。我们这里来看一下对于夏日细菌滋生引发的“吐泻”,白扁豆是如何“应对”的。

是的,您没有猜错,是通过抑制细菌繁殖而达到目的的。

有学者研究发现,采用平板纸法对100%白扁豆水煎剂进行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白扁豆水煎剂有抑制痢疾杆菌的作用;也有学者发现采用透析法提取得到白扁豆水透析液对小鼠Columbia SK病毒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非透析液亦有抑制作用。

在夏季我们还很容易发生食物中毒,白扁豆对食物中毒引起的恶心、呕吐、腹泻等也有解毒作用,对细菌引起的急慢性肠炎有调理作用。

有国外的学者从白扁豆的种子中提取纯化后得到一种抗菌蛋白,其有很强的抗菌活性,而且其还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反转录及侵染过程中涉及的两种葡萄糖苷酶有抑制作用。

“致病原”被“抑制”和“消灭”了,呕吐和腹泻自然也会随之好转起来。

应用白扁豆来化湿消暑的比较经典的方剂,应当就是香薷饮了:香薷6~9克,白扁豆(炒黄)6克,姜制厚朴6克。


二、白扁豆&脾胃

中医认为,白扁豆既补脾和中,又能化湿,为健脾化湿之良药,适宜于脾虚夹湿之纳呆便溏,白带过多,常与人参、白术、茯苓等同用。

《药品化义》载:“扁豆,味甘平而不甜,气清香而不窜,性温和而色微黄,与脾性最合。”

《药性辨疑》亦载:“扁豆,专清暑,故和中而止霍乱;极补脾,故治痢而蠲脓血,清水湿,治热泄。”

《本草纲目》载:“硬壳白扁豆,其子充实,白而微黄,其气腥香,其性温平,得乎中和,脾之谷也。入太阴气分,通利三焦,能化清降浊,故专治中宫之病,消暑除湿而解毒也。”

关于白扁豆与暑湿,上面我们讲了很多,就不再重复了。我们接下来主要看一下白扁豆对脾胃的调理。

1、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说起调理脾胃,避不开的就是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

学者们在各类补益药对机体防御机能作用的研究中发现,白扁豆可以恢复下降了的机体防御机能,可使下降的白细胞总数恢复到正常值水平。

除此之外,白扁豆中含有的多糖类成分,还可以明显提高血清中SOD和GSH-Px的活性,可不同程度的提高正常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说明白扁豆多糖可以增强机体的体液免疫。

免疫能力强了,身体自然就不容易生病了。

2、幽门螺杆菌

白扁豆有一个“不为人知”的小本领,就是帮助我们控制体内的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大家可能经常会听说,它是一种微需氧的革兰氏阴性细菌,呈螺旋状,能产生有毒性作用的脲酶以中和胃酸,便于其在低pH环境的胃部定殖。

据流行病学调查统计,世界范围内人群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在50 %以上,发展中国家的感染率达到80 %~90 %。

也就是说,平均每十个人中,就有八九个人感染过幽门螺杆菌。

这个比重其实挺可怕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由于人类免疫反应无法有效对抗幽门螺杆菌这种细菌,它一旦在胃中定殖,便会一直存在于宿主中,其分泌的毒蛋白能破坏胃黏膜上皮细胞的屏障功能,对胃黏膜造成渐进性损伤,甚至会引发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等一系列疾病。

据流行病学调查统计,10 %~20 %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者会患上消化性溃疡。

这么“讨厌”的幽门螺杆菌,就没有“治理”它的办法吗?

对付幽门螺杆菌传统的方法是三联疗法,即质子泵抑制剂辅加两种抗生素。但是,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抗菌药物耐药性一直在增加,传统三联疗法变得越来越“不好用”了。

学者们通过不断的研究发现,白扁豆好像还不错。

研究显示,白扁豆提取物对幽门螺杆菌损伤人胃黏膜上皮细胞有修复作用。

研究人员对一些中药提取物进行筛选后发现,白扁豆提取物对人胃黏膜上皮细胞增殖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在特定浓度作用下人胃黏膜上皮细胞存活率可提高到125.80%。

与此同时,白扁豆提取物可抑制幽门螺杆菌生长。

经过进一步的探索,结果显示,白扁豆可能是通过促进人胃黏膜上皮细胞增殖的同时抑制幽门螺杆菌及脲酶活性,从而对幽门螺杆菌损伤人胃黏膜上皮细胞起到修复的作用。

当我们使用白扁豆时候的侧重点是健脾止泻的时候,宜炒用。


三、白扁豆的食用

抛去白扁豆的种种药理作用不谈,即便是作为食物来讲,它的营养也是十分丰富的。

可以做成菜品,亦可做成汤品,汤菜皆可;可以与饭同煮,亦可与粥同食,粥饭两宜。

李时珍是这样形容白扁豆的:“嫩时可充蔬食,老则收子煮食。”

嫩扁豆荚可以炒食、油焖、凉拌和做馅,也可以煮后晾干,作干菜使用。对慢性脾虚久泻和妇女脾虚带下之人,白扁豆配伍山药、芡实、莲子等最妙。

在清朝的《随园食单》中,对白扁豆的食用也有着独特的记载:“取现翠扁豆,用肉汤炒之,去肉存豆。单炒者,油重为佳,以肥嫩为贵。”

暑热之际,将白扁豆的籽粒一颗颗剥下,细细煮酥,再将腌渍后的生瓜切成细末,配以葱、姜等佐料,用旺火快炒,便成了一道脆香爽口、风味雅致的“咸瓜末白扁豆”。

如果您认为,这些都是“花活儿”,做起来太费劲。

那么在暑湿较盛的时节,用新鲜的白扁豆搭配粳米煮粥食用,可能也是不错的选择哦。

白扁豆粥

白扁豆120克,粳米100克,加适量水煮至粥成。主要用于调理脾虚呕逆,食少久泄。

五白糕

白扁豆50克,莲子50克,白茯苓50克,白菊花15克,怀山药50克,磨成细粉,与面粉200克拌匀,加水和面,加鲜酵母揉匀发酵,发好后揉入白糖100克,上笼蒸熟后出笼,切成块状即成。

这样来吃,可健脾化湿、增白润肤,用于妇女黄褐斑(蕴湿型),以及体虚瘦弱、少食乏力、脾虚泄泻等症,健康的人也可以食用,能够帮助增强机体免疫力。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吃白扁豆的时候,一定要充分煮熟、烧透。

这是因为白扁豆中含有凝集素和溶血素,食后会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头痛、腹痛等中毒症状,所以必须充分煮熟,使这两种毒素得到破坏,食用方能安全。

我们中药中所用的炒白扁豆,经过炒制,会将毒性降低,同时增强其健脾燥湿、止泻的能力。

不知您是否想过,大多数的食疗,都是本草与身体经过“碰撞”产生的“裂变性”奇观。

人类的活动促成了本草和血脉的相聚,本草的离合也在调动着人体精、气、血的聚散。

所以,究竟是人改变了大自然与本草,还是大自然与本草改变了人?

如此想来,与自然和解,顺应天时,何尝不是与自己和解的过程。

朋友们,放松点,敞开怀抱,去感受大自然的力与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