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索引

文章来源:亦茹/罗大伦频道
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0tZtinj9Hfzfm3iqBNt7OQ

“中药新视角”系列文章并非纯中医理论知识,而是从现代科学和营养学角度对食疗养生及药食同源食材进行解读,以期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启迪智慧,为理解古人的智慧提供新视角、新思路。

您爱吃柿子吗?

这个“柿子”指的可不是西红柿,而是土生土长、地地道道的中国传统美食:柿子。

深秋到了,柿子熟了。

唐代笔记小说《酉阳杂俎》里,是这样形容柿子的:“一多寿,二多阴,三无鸟巢,四无虫蠹,五霜叶可玩,六嘉实,七落叶肥滑,可以临书。”

唐朝不愧是一个崇尚肥胖,哦不,丰腴之美的朝代,就连叶子的肥大,也会被人称赞。

今天,我们就来深入了解一下这身怀绝技的柿子。

汉语言是很奇妙、很值得推敲的一种语言。在我们的语言里,很多词语都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比如:吃饭。

狭义的“饭”只是指“主食”,例如米饭、馒头、包子等等。

广义的“饭”是包括着蔬菜的,它泛指人每天定时分次吃的食物,例如早饭、午饭、晚饭等等。

痰,也是如此。

在中医看来,痰饮是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一般以较为稠浊的称为痰,清稀的称为饮。

痰可分为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

•有形之痰,是指视之可见,闻之有声的痰液,如咳嗽吐痰、喉中痰鸣等。

•无形之痰,是指只见其征象,不见其形质的痰病,如眩晕、癫狂等。

痰饮的形成,与肺、脾、肾、肝及三焦的机能失常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如肺失宣降,津液不布,水道不利,则聚水而生痰饮;脾失健运,水湿内生,可以凝聚生痰;肾阳不足,水液不得蒸化,也可停而化生痰饮;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津液停积而为痰为饮;三焦水道不利,津液失布,亦能聚水生痰。

同时,痰饮的形成,还与某些内伤因素直接相关。

如火邪伤人,煎灼津液;恣食肥甘厚味,湿浊内生;七情内伤,气郁水停;血行瘀滞,水液不行;以及饮食不化等,也可导致痰饮的生成。

书中记载的“柿子化痰”,化的就是由于肺部机能失常以及气机过“燥”而产生的“痰”。换言之,柿子,就是通过润肺和润燥来化痰的。

润肺化痰

狭义的“痰”是我们通俗的说法,科学地来说,它应该叫做“人体呼吸道的分泌物”。

正常情况下,我们气道的细胞会分泌一些富含蛋白质的液体,这就是分泌物。分泌物起到润滑粘膜、黏附进入呼吸道的灰尘以及一些微生物的作用。

我们把人体想象成一个屋子,呼吸道分泌物就是我们放在屋子门口的具有黏性的“双面地垫”。

当空气进来做客的时候,它没有办法“换拖鞋”,但是我们又不想让它带进来某些细菌呀、灰尘呀等有害物质。

作为“脚垫”的分泌物在这个时候就可以发挥作用啦!它既能够保护地面不因为“来来回回”地“走动”而受到损伤,还可以“粘掉”空气“脚底下”的脏东西,一举多得。

正常人每天也是会有一些分泌物的。气道黏膜上皮细胞的纤毛会不断地运动,把它向口腔方向摆动,逐渐地将这些分泌物经咽带出体外。

当气管和支气管等呼吸道黏膜和肺泡受到理化、感染以及过敏等刺激产生炎症反应的时候,这些分泌物就会大量增加,由此形成痰液。

同时还包裹着一些异物以及病原微生物和气道一些坏死的上皮细胞、脱落细胞等。这样混合在一块儿,经口咳出来,形成形形色色的病理性分泌物,我们称其为痰液。

也就是说,这些“痰液”是呼吸道在进行“自我清扫”后,排出的垃圾。

对于总觉得有痰,但是咳痰比较困难的燥热咳嗽,柿子提取物能够增强口腔粘膜的纤毛运动,促使痰液排出体外。此外,柿多糖可以减轻炎症反应,降低对呼吸道的刺激,减少痰液的形成。

需要注意的是,柿子润肺化痰,针对的是燥热咳嗽。

秋冬比较干燥,一旦燥邪伤害到了肺,就很容易出现燥热咳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