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原创:罗大伦/大伦育儿说

近日外感流行,虽然这个邪气在西医叫流感病毒,甚至全世界流行可能都是一个型的,比如这次的流感就是b型的。但是,在中医看来,因为各地气候不同,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因此,治疗方法会有很大的不同的。

在北方,多数孩子是因为脾胃虚弱,正气不足,导致受寒,然后外邪才入内,因此开始需要散寒解表,祛除邪气,然后,当邪气入里化热,身体开始反击,有热症的时候,需要散外寒,清里热。这是通常的思路。

但是,在南方可能会有不同,因为南方湿气重,所以往往是脾胃虚弱的孩子,体内湿气较重,然后外界的湿气再加重这种情况,此时外邪才入侵,所以,在调理的时候,需要先去除湿气,比如是热症,要用三仁汤,祛湿清热;如果是寒症,要用藿香正气散(水或者丸),祛湿散寒。

其实在北方,雾霾重的地方,或者孩子体内素有痰湿的,也很容易是这种湿邪为患的情况。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非常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看到孩子发烧了,嗓子痛了,就觉得要清热解毒,要用寒凉的药来治疗,比如用抗生素,用中药里面的寒凉的清热解毒的药物,甚至一些中成药比如什么清开灵等等的。

大家知道,湿为阴邪,非温不化,这就好比那泥沼地,一片泥泞,此时如果让太阳晒,则非常容易使得土地变干,可是如果整日雾气昭昭,那就很难变干了,如果再加上降温,下点雪,那湿气就永远散不去,而且还会封藏在土地里。

这种情况下,如果一个人体内湿气很重,导致身体出现了问题,中医会用芳香行气的药物,比如藿香、佩兰、白芷、杏仁、白蔻仁、草果、香薷等等。类似的具有芳香气味的药物,是干什么的呢?振奋脾胃之气,我们中医管它叫“醒脾”!因为之所以湿气重,一定是脾胃的功能开始低下了,脾土不能克水了,所以让脾土开始工作,把沉积的湿气去掉。这在中医,也叫“芳香祛秽”。还有一种说法,叫“风能胜湿”,因为部分此类中药,在中医里面往往属于祛风之药,比如白芷、独活等,具有行气祛风的作用,也能祛湿。

所以,像三仁汤、藿香正气等方子,都是这个特点的,不去祛除外邪,而是用芳香之药,祛除湿气,然后,根据寒热,稍微配合一点清热,或者温阳之药,比如三仁汤配合了一点竹叶,就变成了祛除湿热之药,而藿香正气里面苏叶、白芷等都是温热的,所以变成了祛除寒湿之药。这是正治,就是正确的治法。

但是,如果这种湿气重的情况,错误地使用了非常寒凉的中药,则不但湿邪难以祛除,还会被压在身体里面,这种情况,我们就叫“冰伏”!所谓冰,是指寒凉,伏,是指潜藏、隐藏,冰伏的意思,就是说寒凉之药,使得湿邪被冰藏在了身体里面,产生郁结,导致身体的更加不正常。

那么,这种冰伏会有什么后果呢?就是这个疾病总是不好,有的孩子,外寒会持续很久,缠绵不愈,可就是不知道为什么,然后,即使感觉外感好了,可是脾胃功能总是恢复不到之前的状态。

过去我在学习北京中医药大学的赵绍琴教授的经验的时候,就注意到老人家特别重视这个问题,很多患者,外感被用了很多抗生素,中医什么紫雪丹都用了,就是不好,烧也不退,来找赵老,赵老一看,这舌苔,厚腻如此,是邪气被冰伏了啊,停用一些寒凉之药,然后用藿香、佩兰等芳香之药,患者很快湿气化开,身体就恢复了。

所以,我对冰伏的印象特别深。我感觉,现在就是一个小小的感冒,冰伏的情况都会有的。

那么,冰伏的舌象是什么样的呢?我们来看这个小朋友的舌图:

症状:女孩子,今年12岁了,高烧38.5、39.5之间。嗓子疼,身上发冷,最近几天饭量很少。

舌象解析

这个小朋友的舌苔非常厚腻,说明湿气是很重的,但是我们可以隐隐看到里面有很多小红点,这就是湿热,但是,没有散去,而是被湿气给盖在了下面。那么,为何湿气会凝结这么多呢?我可以判断,一定是没有采用芳香祛湿的方法,而是用一些寒凉之药,把湿气给冰伏住了。

我讲到这里,可能有些家长会担心了,我的天啊,这可怎么办啊?

其实很简单的,大家一定要记住,像这样的舌苔,只要芳香祛湿,就是没有错误的,如果附近有中医,可以请他们开类似的方子,如果请中医不方便,就用简单的藿香正气就可以解决的,可以用藿香正气水,蘸棉球,在晚上睡觉前,放到孩子的肚脐眼里,然后用创可贴覆盖,一夜醒来,情况就会好很多,也可以吃藿香正气滴丸,等等,都可以的,起初,一定要用温热祛湿的方法。

当舌苔开始逐渐化开的时候,里面的热才能暴露出来,就是那些隐隐的红点,才会明显。此时有两个可能,一个是身体自己开始恢复了,就不需要配合清热的药物了,还有一个可能,是热症开始暴露了,开始发作了,此时,才可以配合三仁汤等,稍微加一点金银花、连翘,就可以清除湿热了。

一般情况下,这种祛湿的方法,都不会用太长的时间,一般两三天足以解决问题,在治疗外感的过程中,其实祛湿的治疗方法是见效最快的。

这样的孩子,在外感治疗好以后,要记得调补脾胃,因为之所以湿气捣乱捣得这么厉害,是因为脾胃虚弱,脾土不足的缘故,所以孩子调补脾胃,锻炼身体更加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