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圆力/大伦育儿说
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gorLYmcxyhloaozSyNHzlw

学习了这么久的中医育儿知识,相信大家对于补脾肯定是极其重视的。毕竟孩子一旦脾胃不好,各种疾病也会随之而来,小到泄泻、厌食,大到贫血、疳证,可着实令人头痛。不过,家长们发现没有,自己明明是按照学习到的知识给孩子补脾,但为什么总是收效甚微或者干脆没效果呢?别急,今天就为您答疑解惑。

这个问题其实是比较复杂的,但如果您今天能有所收获,那说明您离一个合格的家庭大夫就不远了。首先,脾虚本身算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了,它泛指因脾气虚损引起的一系列脾脏生理功能失常的病理现象及病证。其次,脾虚还包括了脾气虚、脾阴虚、脾阳虚、中气下陷、脾不统血等多种证型。最后,脾虚的病因也多种多样:饮食失调、劳逸失度、或久病体虚都可引起。看到这,我想您大概就明白了为什么有时候补脾补的不到位了,不过,这一篇文章也没法都给您说明白,就挑一个脾阴虚先给您讲讲吧。

这个脾阴虚也是阴虚的一种,体内会有“热”。这个“热”会表现在身体各处。例如手脚心热、心烦、夜里盗汗、眼睛干、口干、喜冷饮,脉搏跳得快、下眼袋大且微微发红、嘴唇鲜红等症状。还有特别爱动,几乎没有静下来的时候,让人觉得他像火一样,不断地在燃烧。而且孩子吃完饭后肚子会鼓起来,半天下不去,大便干燥。这种孩子舌头往往会比较瘦小,颜色鲜红,舌苔薄或者没有舌苔。

这么说可能有些太抽象了,那简单来讲,脾阴虚可以根据孩子嘴唇、舌头和眼袋来判断,家长只要能学会这几点,就能基本判断出孩子是不是脾阴虚。

首先是嘴唇,因为嘴唇对应脾——“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家长们可以观察,和其他孩子站在一起,如果您的孩子嘴唇是鲜红鲜红的,一定是体内有热。其次,如果孩子舌苔很薄、舌头很红,一定是脾阴虚。最后,眼袋在中医里叫“肉轮”,对应的是脾胃。所以脾虚的人,下眼袋会大,脾阴虚就会眼袋发红,甚至发紫,颜色发深。

如果您辨证自家孩子为脾阴虚,建议您的治疗方针应该是:滋养脾阴,养阴合营。

这里对应的方剂,推荐大家使用六味地黄丸。最早,这一称谓来自宋代太医钱乙所著的《小儿药证直诀》,六味地黄丸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这六味中药组成。不过,这个方子最早可是有八味药的,名叫“八味地黄丸”。后来,钱乙把八味地黄丸里面的附子和桂枝这种温补的药物去掉了,变成了现在的六味地黄丸。虽然很多成年人喜欢用六味地黄丸补补肾阴,但千万别忘了它最早可是儿科用药。

那为什么可以用这个方子呢?原因就是这方子中重用熟地黄,滋阴且填精益髓,为君药。山萸肉补养肝肾,并能涩精;山药补益脾阴,共为臣药。三药相配,滋养肝脾肾,称为“三补”。但熟地黄的用量是山萸肉与山药两味之和,故以补阴为主,补其不足以治本。配伍泽的目的主要是防熟地黄之滋腻恋邪,然后牡丹皮清泄相火,可制约山萸肉之温涩,最后茯苓淡渗脾湿,可助山药之健运。

有的家长就说了,孩子还小,不想吃药怎么办呢?没关系,不是还有食疗么。材料:以六岁的小朋友为例,这个方子的分量是:怀山药、莲子肉、薏苡仁各 9克,麦冬、沙参、生地各 6克,冰糖一块。把这些药放入锅里,加入四杯水,用大火煎煮,开锅后用小火煎半个小时。大约剩下两杯左右的药汁,把药汁滤出,放入一块冰糖,放凉。这道汤喝起来甜甜的,孩子很喜欢,可以像饮料一样随时服用。一天服用一帖即可,连续服用一至两个星期即可,大人也可以用哦。

以上就是关于脾阴虚的内容,您打眼一看可能只是一篇普通的科普文,但是您细想一下,这里是不是包含了脾阴虚从病因病机到诊断再到辨证,以及最后的治则治法?这其实就是中医大夫看病的大致流程,不知道您学会了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