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罗大伦频道
原文:http://mp.weixin.qq.com/s/5E2ObRd0gAr3QSS_2EPKsw

上周,我突然接到广州我一好兄弟的太太的微信,说他们两口子的一个朋友的孩子,感冒后,咳嗽有一个多月了,去医院治疗无效,家长非常担心,想问我该怎么办?

这种情况,其实我之前写过,但是,担心时间长不写了,大家会忘记,所以就再写一遍。

这种外感过后长期缠绵不愈的咳嗽,基本上都是在感冒初起的时候,刚刚开始咳嗽,结果错误用药导致的遗留问题,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原来,多数外感,都是寒邪侵袭我们的身体,此时受寒,按照中医的法则,应该用温热之药,散寒解表,就能把寒邪清除出去。

此时的咳嗽也是如此,感受外寒引起的咳嗽,其实只是一个症状,和打喷嚏、流清鼻涕是一个级别的。此时如果您在感受外寒的第一个阶段,如果能坚持用温热的药物,散寒解表,则咳嗽自然会解除。

但是,现在很多人,在感受外寒的第一个阶段,就错误地使用了寒凉之药,比如川贝枇杷口服液等类似的药物,这些药物里面,都有川贝这味药。川贝是寒凉之药,此时应用,就是寒上加寒,身体哪里受得了呢?

当年我是听北京著名的中医祝肇刚先生提到,说他发现受寒咳嗽,开始就错误地用了川贝这味药的患者,咳嗽会缠绵不愈,到他这儿来,一问咳嗽很久的,再一了解,都是初起就用了川贝的。多说一句,祝先生的父亲是著名的老中医祝谌予,而祝谌予先生的岳父,就是民国时期北京四大名医之一的施今墨先生,家学渊源甚深。我听说这个经验后,就开始留意观察,结果发现,感受外寒的患者,只要开始用了带有川贝的方子,尤其是那些止咳的中成药糖浆,结果确实这个咳嗽都会缠绵不愈,持续甚至会达到几个月。

此时,很多家长不懂得其中的道理,仍然在给孩子喝类似川贝枇杷口服液的药,结果是毫无效果。

药店的店员呢,因为这个糖浆好喝,孩子喜欢喝,喝出的问题她们也不了解,于是就大力推荐,所以,多数家长到药店问:“咳嗽很久了,用什么药啊?”店员立刻会说:“川贝枇杷……”

所以,这个问题我一直在宣传,但是仍然不知道到底有多少人了解啊。

那么,对于这种情况,该怎么处理呢?

扶正法

对于这种情况,我一般会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从扶正的角度出发,扶正以祛除残余的邪气。此时,我会用干的怀山药片(为何写“干的”呢?因为总有家长问我是不是鲜山药,不是的,是干的山药片),一般用到几十克,熬水,然后每天就喝这个水,不喝其他的水了,喝光了,再添水熬,这样循环服用,如果咳嗽严重,可以再加三克的牛蒡子一起熬水。一般喝三天四天就可以显效。

这个方法,是民国时期的名医张锡纯的经验,我曾经推荐给很多家长,效果不错,成人也有很好的疗效。

驱邪法

另外一个方法,就是驱邪为主了。

这个方子,是著名老中医林鹤和的方子,林老也观察到,感冒后残余咳嗽,一咳就咳很久的,有的甚至长达几个月的,基本都是寒邪潜藏于体内,没有被发散出去,如果再加上一点热邪,寒热错杂,就更加复杂,因此才缠绵不愈,所以,他就创立了一个方子,这个方子我若干年前就推荐过,受益者无数,我的体会,这样感冒过后残余咳嗽的,绝大多数患者用此方显效,一般是五副之内就会止住。这从另一个角度证明,林老的判断是正确的。

这个方子是这样的:

五味子五克、细辛三克、陈皮九克、杏仁九克、法半夏六克、射干九克、薄荷九克、桔梗六克、枳壳六克、全瓜蒌九克、沙参九克、桑白皮九克、黄芩六克、甘草六克。

这是成人的量,一般孩子,我也让买这个量,因为药量再少了,可能药店就不情愿给抓药了。所以我一般会让家长也买这个量,然后喝的时候,一天喝半副或者三分之一副。

如果附近有中医帮忙,在此方的基础上加减使用才好,另外孕妇忌服。

这个方子,其实组成比较复杂,有解表散寒,有收敛降肺,有清咽化痰,有清热解毒,是一个比较全面的方子,尤其是方子里面的薄荷等清咽利喉之药,林老认为此时病在孔窍,甚至是咽源性的咳嗽,所以,此时清咽利喉也很重要,这个思路,对我启发比较大。老一辈的中医,思考问题比较细致,甚至能吸取西医的经验,为我所用,提高疗效,这是值得我们后辈学习的。

这次这个孩子,我就是让买了三副,然后熬好以后,每天喝半副,一副喝两天,结果,三副喝完,我的朋友来微信告诉我,已经完全不咳嗽了!然后她们问我,接下来怎么办?

我告诉她们,可以喝点山药水,喝点陈皮泡的水,这样善后就可以了。

需要提醒的是:这种咳嗽,一定是外感之后的残余咳嗽,有的人的咳嗽是装修材料呛的,是吸烟吸出来的,则没有效果。另外,还有的家长,很着急,孩子还在发烧外感呢,他就用这个方子了,然后告诉你没有效果,这是不行的。要记住,一定是其他的外感症状基本都没有了,其他的外感症状基本都没有了,只剩下咳嗽了,此时才能用。

在我学习中医的道路上,阅读中医古籍给我打下了理论基础,而当代名老中医的经验,也让我受益良多,在很多疾病领域,这些老人家都有自己的独到的经验,这都是一生总结出来的,我们学习来了,会令自己大受裨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