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书虫289的博客
原文:http://blog.sina.com.cn/s/blog_64370dc30102z8yh.html

智商这东西,可以通过后天学习培养得到一定的提高。但是,如果用心培养学生的自制力,那么学生得到的就不仅仅是开发了智力,而是会终生受益无穷的良好习惯——自制力。有自制力的人,学业、事业、家庭都将会是与众不同的。

让学生每天在固定时间内做一件自己感兴趣的事,长此以往,自制力可以逐渐生成。老师可以让学生每天要花固定的时间来做一件小事。时间可长可短,根据条件自定。这件事一定是学生做自己感兴趣的喜欢的事情,而不是老师家长强加给他们的。

比如,每天在一定的时间用半个小时写完一篇500字的日记或札记,雷打不动。同学们也自己设定一个时间,比如每天晚上7点看半个小时书,或是花15分钟梳理学过的知识。总之,每天要花固定的时间在这件事情上,并且坚持下去。这个做法的目的在于训练同学们的注意力和专注力。自制力就像肌肉一样,不可能在一天内就突然改变,而是要通过循序渐进的训练来完成。

开头可能会比较难,因为要经历一个与自己内心抗争的阶段,但只要不断地重复一项同样的任务,这最终就会变成习惯,成为一个自动化的系统,到了某个点,就会不由自主地要去做这件事,慢慢的,专注力和自制力也会不断加强。

坚持运动,雷打不动。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时间很紧张,要根据实际情况确立一项自己酷爱的体育运动,坚持下来,养成习惯。这样做不仅会让身体素质得到提升,让大脑变得聪慧起来高效,更重要的是乱议培养学生的意志力,从而形成自制力。

除此之外,家长和班主任配合起来,做到以下几点,学生的自制力的形成就有了可靠的保证。

1、辨析明理,促进行动。

要培养学生的自制力,最关键的就是要启发学生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让学生自己来审视自己、支配自己、约束自己,并以此来调节、控制和支配自己的行为。所以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充分认识自制力在人生道路上的重要性,认识要想在事业上有所作为,要想对社会有所贡献,没有较强的自制力为后盾,再美好的愿望也是空中楼阁。同时要使学生认识到,这种重要素质的缺乏在他们身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并且长期坚持。从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培养自制力变成学生自己内在的需要。使孩子自觉地控制自己的行动。

2、树立榜样,发挥效应。

学生喜欢模仿榜样的行为,榜样的替代性学习可对他的行为产生影响。如榜样的行为受到赞扬,学生就会学习该行为,反之,则拒绝。通过家长的榜样影响学生并形成他们的自制力是培养小学生自制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3、从易到难,循序渐进。

外界的事物对人的刺激有强弱之分,学生由于年龄的限制,要他们抵御外界大的诱惑是不现实的。所以培养学生的自制力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不要对他们提过高的要求,而让他们去实践力所能及的,或通过努力能做到的事,使他们不断得到成功的体验,从而树立信心,在不断得到巩固和内化的基础上,自制力的养成逐渐向更高层次发展。

4、遵循科学、讲究艺术。

当学生出现缺乏自制力的行为时,老师和家长一定要冷静,要耐心说服,同时也要反省一下自己的教育方法是否得当,是否采取了令他们心悦诚服的态度和方法,是否有些规定过头了,过于束缚了他们,要把握分寸。

5、运用激励,有效监督。

由于学生受年龄特点的限制,他们的注意力较难以集中,他们做什么事很难持久。而培养孩子的自制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孩子调动主观能动性,去克服畏缩情绪、逃避心理,从而做到坚持不懈,有始有终,而这恰恰需要一定的自制力作为保证——这就形成了一个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的方法就合理地运用激励和监督手段,在孩子遇到困难时给予帮助,在退缩时给予鼓励,在取得成功时给予表扬,增强孩子的信心,使他们不断得到成功的体验。在运用监督手段时要宽严适度,杜绝简单粗暴的手段,防止逆反心理的形成。

6、家校配合,增强实效

有些家长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制力对于孩子的重大意义,他们舍不得让孩子受一点“委屈”,殊不知有些“委屈”正是培养自制力的绝好途径。他们对孩子常讲的一句话是:“只要你把书读好,其它的都依你”,殊不知“都依你”之下,自制力从何而来?没有一定的自制力为驱动,没有勤奋和刻苦相伴,又怎能读好书?可见,认识上的不足导致教育方法上的本末倒置。

家长积极配合学校工作。作为学校教育的延伸,家庭在培养学生自制力方面的作用不可忽视,学生在家完成家庭作业,有节制地看电视,有选择性地交友娱乐等都离不开家长的过问和督促,只有家校的积极配合,才能完成从“他律”到“自制”的升华。再次,通过家校配合等方式,尽可能使家长改变一些不良习惯和嗜好,即使难以改变,也最好不要在孩子面前表露。要知道“身教”远重于“言传”,家长如果经常做反面的“表率”作用,培养小学生自制力就会成为泡影。

自制力是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既是一种教育的结果,又是进一步学习、发展和接受教育的重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