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索引

文章来源:雏凤清音
原文: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487410334433620#_0

​​有研究表明:“婴儿弱小无助,完全依赖于成年人,他们能够意识到父母拥有强大的力量,并且试图挑战这种力量的绝望,所以出生开始,他们就有自卑感。” 时间长了,这种自卑感就会演变成心理问题,一直伴随着孩子。所以,父母必须认识到孩子自卑感体征和状态,并作出改变。

近日看到一则视频,一个黑人小姑娘看到镜头里的自己,突然发出“我好丑啊”的感叹。

为她扎头发的发型师一惊,大声说到“不要那么说自己!你很可爱,一点也不丑!”

可是孩子居然委屈得大哭起来,发型师抱着她,也留下了眼泪:

“你有两个可爱的小酒窝,有多少人会有一对酒窝呢?没有人!”
“你会长大,会成为你想成为的任何人——你会成为最棒的美甲师,最棒的律师、医生、教师,最棒的企业家!”
“你还是四岁的小朋友,你应该开开心心的,丑和你一点关系都没有!”
当你的孩子因为自卑而烦恼时,有没有人能告诉他——你的人生其实还有无数种可能?

心理学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一书中提到:

自卑感从婴儿期就存在,这源于弱小的孩子对成年人的天然依赖。

但若随着成长发展到某种程度,也必然会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

想要帮助孩子,先察觉到孩子的自卑情绪至关重要。

孩子过度自卑的情绪体现,一般有以下8个特征:

一、在外软弱,在家霸道

邻居家的孩子很有意思,每次在电梯里碰见他,总是怯生生的躲在爷爷奶奶后面,不敢打招呼也不敢说话。

我们都以为他只是内向而已,却听到他奶奶抱怨:这孩子,窝里横外面怂,家里凶得很呢!

孩子其实是害怕外界的陌生环境与竞争压力。

这样的孩子正是自卑自身的软弱,才会跑到能让自己觉得强大的环境中去。如果父母这时刻意批评孩子“窝里横外面怂”,只会让孩子逐渐失去对家庭的安全感。

帮助他们建立探索外界的通道,不逼迫孩子马上就要做到什么程度,而是示范着先让孩子看你做,然后在他取得一点点进步,比如主动打招呼、主动唱一首歌时积极的鼓励。

“哇!你是怎么做到的!”这样的话语,能让孩子摆脱自卑情绪,觉得原来我也可以!

二、用逞强+暴力,来掩饰害怕

三个孩子站在狮子笼前面。

第一个孩子全身发抖:“我要回家。”

第二个孩子脸色苍白说:“我一点都不怕。”

第三个孩子目不转睛地盯着狮子问:“妈妈,我能不能向它吐口水?”

其实,在这样的环境中,三个孩子都害怕极了,但是有的孩子却刻意用攻击性来掩饰内心的恐慌。

孩子其实有着“面对恐惧的自卑”。这可能与外界对他的要求有关,让他无法接纳“这么差劲、这么胆小”的自己。

虽然他一直试图在用攻击、挑衅等行为证明自己勇敢而又强大,但这些行为却不能真正帮他克服内心的自卑感,而是用一种虚假错位的优越感来麻醉自己。

正如《心灵捕手》中的威尔,在麻省理工当清洁工的他聪明绝顶却乖张叛逆,很多“问题孩子”其实都是这种类型。

越是叛逆与不羁,越是暴力与反抗,其实越需要父母看见孩子行为背后的自卑与无力感。

“其实这不是你的错”,心理咨询师肖恩正是用这一句话融化了威尔的伪装,让这个少年第一次感受到:我不被爱,不是我的错。我是值得存在的。

三、刻意掩饰缺点

我小时候,总觉自己腿粗+罗圈腿,怕别的同学嘲笑,所以在总是在夏天穿长裙子、冬天穿长大衣。

可是越掩饰,别人就越是关注。后来同学聚会,依旧有人会叫我“罗圈腿女孩”。

怕自己个子矮就悄悄垫上增高鞋垫,怕别人不重视自己就在说话时不停地打手势用表情。

所有刻意言行背后,都有一种必须特别努力才能消除的自卑感。

缺点既然存在,不如和它“共生”。

爸爸曾告诉我:如果觉得自己的腿不好看,那就想办法去锻炼它。同时别忘了,腿不直并不影响你跑得比别人快。

四、经常妄自菲薄说自己不如别人

《垫底辣妹》中的沙也加,认为自己再怎么努力也不会有好的成绩。拿着0分试卷的她看起来不以为然,心里却想“我就是个笨蛋了,像那些优秀的孩子一样考上大学是不可能的”。

这样的孩子,习惯了失败,眼睛总是盯着自己做不好的地方。越是做不好,就越喜欢和他人去比较,在自卑情结中越陷越深。

越是喜欢妄自菲薄的孩子,就不要去给他“贴标签”。试着用例外提问的方式:你从来就没有做对过一次吗?

只要用一个事例,即可以证明给孩子看——你不是从来都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