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雏凤清音的博客
原文: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e849540102wzhm.html

经常听国内的家长们抱怨,现在的孩子们特别不好管,仿佛和父母压根就不在一个维度上,你给他讲道理,他跟你搅歪理,简直没办法沟通。这些宝贝妈咪听着也觉得好笑,但没往心里去,结果报应来的很快,这种鸡同鸭讲的事情很快在我家也上演了,让宝贝妈咪清醒地认识到----现在的孩子们都是从火星来的,凡事皆有可能!

爸爸讲古----荔浦芋头

周末,宝贝妈咪在中国店看到有卖大芋头的,一下子想起了在国内吃的荔浦芋头,不觉嘴馋买了一些回家。晚上就让宝贝爹做了红烧芋头。吃饭的时候宝贝爹很怀古地给宝儿讲了关于荔浦芋头的故事:

不知道大家还记得二十年前热播的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不?宝贝爹讲的就是其中有关荔浦芋头的故事,宝贝爹声情并茂地讲述了荔浦芋头有多好吃,说的俩孩子流口水,然后开始讲故事,好吃的利浦芋头产自广西,离首都北京好远好远,清朝的时候,当地的地方官想到住在北京的皇帝肯定没吃过,自然不能放过这个讨好皇帝的机会,于是千里迢迢,把广西的芋头运到北京,送给皇帝吃,一旦皇帝要吃这开心,他自己不是就可以升官了?可是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么远的距离,荔浦芋头运到北京的时候,价格翻了几倍,根本就是豆腐卖出了肉价钱。

不想这件事被当时的宰相刘墉(刘罗锅)知道了,他担心皇帝一旦吃上了瘾,要年年送的话,太劳民伤财了,于是他就想了一个办法,染衣服用的俢仁薯莨跟荔浦芋头长得很像,可是根本不能吃,刘罗锅就用薯莨替换了芋头,让皇帝食不下咽,就这样免去了广西百姓的辛苦。

宝贝爹说完了故事,眼巴巴地等着宝儿夸奖刘罗锅很聪明机智,可是,宝儿是怎么想的呢?

儿子理解----宰相误国

听完故事,宝儿脱口而出:这个宰相有什么好?他破坏了人家广西人的赚钱机会,本来么,有皇帝的鉴定,多好的广告效应?荔浦芋头肯定会很好卖,赚好多钱,有钱赚国家就有税收,怎么会劳民伤财?

爸爸: . . . . . .

妈妈听的笑晕了,典型的鸡同鸭讲啊,宰相误国?这要是让刘罗锅听到了非气得从棺材里爬出来找宝儿算账。

妈妈分析----文化差异

虽说我家宝儿也是黄皮肤的华人,可他从小到大受的都是美国人的教育,典型的小ABC,宝贝父子俩之所以对荔浦芋头的故事中人物看法南辕北辙,其实不仅仅是一个年龄代沟可以解释的,其间差的,是文化代沟。

中国几千年来一直属于农业社会,特别在清朝重农轻商得厉害,以农为本的社会,很难想像得到商品流通带来的利润,所以宰相刘罗锅的想法并没有错误,倾全省之力来孝敬一个皇帝,怎么说都是劳民伤财的,对种地的农民来说没有任何好处。

而美国呢,是一个典型的以商业立国的国家,商品流通带来巨额利润这一点深入人心,所以在宝儿眼里,花点钱送皇帝一点农产品,就是一个典型的商业广告行为,而一旦皇帝承认了荔浦芋头的地位,这产品的知名度不言而喻,这种名人效应比价值绝对不是运输价格可以掩盖的,所以在宝儿眼里,地方官直到利用皇帝打广告,实在是聪明的过头了,反而是宰相误国,错失了推销产品的机会,也就失去了赚大钱的机会。

解决方法----互相理解

故事听起来好笑,其实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情况很多,父子二人各执一词,立足点南辕北辙,这种情况下,教育能有好的效果才叫奇迹。

所以笑过之后,宝贝妈咪问宝儿:用皇帝做广告当然是个很好的创意,可是宝儿你想过没有,在几百年前的中国,交通极不发达,从广西走到北京,路上的消耗超级大,如果算上损耗,这笔买卖赚不赚钱还是个疑问,同时,广西的官员送礼的目的可不是为了广告,他是为了给皇帝留下一个好印象,自己好升官。这种情况下,为了节省成本,他只会一方面对农民压低价格,另一方面用公款送礼,别忘了,给皇帝的东西可是要免费的哦,那么,到底是个赚钱的买卖还是赔本的生意呢?同样,在这样的情况下,你觉得宰相阻止了广西官员的行为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听了妈妈的这些解释,宝儿这才认同爸爸的说法,果然,宰相是聪明人,他用最聪明的办法解决了问题。

教子感触----用对方法

事后宝贝妈咪其实很有感触,生活中这种站在各自的角度想问题,闹乌龙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所以解决争端的一个必要方法就是要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想问题,才不会出现这种代沟,不管是年龄代沟,还是文化代沟,教育子女也是如此。